昨天晚上去看了最近很火的我不是药神,难得没有觉得这部电影口碑虚高,确实是一部不错的好电影。

因为看之前就大概了解了了大致的剧情,所以在一些放在平时其实挺有意思的包袱上都难以笑出来。在看这部电影前就已经知道了最后的结局,可还是想去了解事情是如何发展的。到了最后,我觉得最切中要害的还是假药贩子的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

以前上政治课的时候都觉得书上教的都是放屁,可是后来慢慢觉得,好像有点道理,再经历多些,还真是那么回事。我觉得最有道理的一句就是,那时候初中还是高中政治课上学的 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那时候觉得这完全就是在放屁,明明最严重的就是阶级分化,贫富不均以及公平公正的问题。可是后来慢慢就想通了,要是生产力上去了,那么很多问题其实就并不是问题了。

再回到这部电影,说起来其实除了假药贩子的前半段之外并没有"坏人",其实大家都在为了自己或者为了公众利益而努力着。虽然医药代表表现的很让人厌恶,给人一种万恶的资产阶级代表的感觉。可是就像法院里公诉人说的一样,救人的其实是药物的研发公司。而医药代表是在维护公司的利益,而药物的研发成本是很高的,只有保证能有利所图,手握资本的人才会愿意投资进行药物研发。这个问题其实高一还是高二的时候政治老师也跟我们讨论过,有些药政府应不应该即便让药厂强制降低售价。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要尽量保证药厂的利益不能过度压低价格导致生产这个药会让药厂亏损。如果降价导致亏损,很可能带来的后果就是以后再也没有药厂会生产这种药了。说实在的,能有几个人会愿意牺牲自己利益去造福别人。所以当主角决定两千收药五百卖的时候,就已经能料到他凉凉的结局了。即便没有被抓到,他也只会被巨大的亏损给拖垮,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还是没有药吃。所以,该赚钱还是要赚的,多少的问题而已。

 

说句题外话,其实很多电影喜欢埋伏笔或者说立flag,我不知道导演这是出于什么心理。反正当看到王传君再次叫徐峥吃个橘子的时候,在意的就不是当时发生的剧情,而是在想,这是要死了啊。其实这是对观影的体验是有个打断的感觉的。再就是黄毛剪了头发,当时就想"完了,黄毛也要凉了",此后即使再发生什么也有种被剧透的感觉。

 

本来想写个影评的,可是想来想去不知道该怎么写,就随便凑点自己东想西想的东西上来。所以看的人也就凑合看吧。

 

看完电影和女朋友讨论的时候,我说这部电影虽然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类似,但是不会给人那样窒息的感觉,因为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就算有钱,也是不一定能够让自己活下去,而我不是药神在类似题材的处理上给悲剧套了层喜剧的壳,让人更容易接受不会那么抗拒,而且从片头到片尾,一直在强调的其实就是只要有钱,就能活下去。说起来好像还是很有希望的啊。

只要有钱就能活下去,可是就算有钱活下去的几率是百分之一百,最终还是有人会活不下去。就像电影的几个主要配角,本身就是社会底层那些买不起正版药的代表。一个带个女儿的舞女,一个屠宰场的工人,一个没什么钱的神父,还有个如果没病完全是个普通人的四眼,他们都因为自己活着亲人得病买不起药而苦苦挣扎。最痛苦的其实并不是知道自己得了绝症,而是得了绝症之后医生告诉你只要有钱就能不死可是自己却没钱。

这得多绝望啊,没钱就只能看着自己滑向死亡的深渊,再看看其他人可能因为有钱就不用死了。一天天下来,积累的焦虑,恐惧,其实比死亡本身更令人害怕。片中的王传君,本来因为有药可以控制病情,对生活又充满了希望,觉得自己可以活到当爷爷的那一天。可是最后又失去了维持希望的药片,自己的病进入到有钱也治不好的阶段,从天上摔倒地上。第一次王传君在片中看自己的儿子,所代表的是儿子给他带来了活下去的勇气,可是第二次,病情再也无法控制住,再看到儿子,确是让他决定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不再去拖累他们了。

什么是绝望,明明前脚命运告诉你你可以活下去,等你没开心几天,命运告诉你,没用了,等死吧。

 

到最后,一直在思考有没有能够对大家都有好处的做法,让所有病人都能吃上药,药厂也能赚到钱以后还会研发新药。难啊。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另,看电影的时候注意到徐峥开车时候不系安全带,这样是很危险的,大家都不要学。还有就是,开车不要视线离开前方太久,过路口的时候需要左右观察确保安全再通过,不然容易像很多电影里那样,开着车觉得自己跑掉了,最后被个大车给撞了。

 

再次,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最后修改:2019 年 04 月 19 日
如果想投币,那就打发点儿咯.